Tuesday, December 8, 2009

我的母校-公教小学


最近在某报章阅读到了一篇关于我母校的文章,该篇报导标着“全甲唯一純男生華小‧公教華小天主教色彩濃”。

此文章如下:

踏入公教華小校園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聖德肋撒天主教堂,標誌著天主教創立學校的歷史,令校園散發著獨特的天主教色彩。

公教小學最大的特色,是它是全甲州唯一純男生的華小,當初創校時是如此,81年後的今日亦然。

公教小學雖身在鬧市,但仍保有安靜的學習環境,以一棟四層高樓為主的校舍,內有逾20間教室及完善的特別教室設備;儘管如此,學校各造仍努力提昇學校設備,給學子最好的學習環境。

張奕豪:男生僅好玩紀律沒問題

男校當然由男校長掌管,2007年開始掌校的校長張奕豪(55歲)告訴《古城》,管理男校與混合校最大的不同點是必須嚴厲點,畢竟小男生總是比較活躍好動,“不過,男生雖然好玩,紀律方面卻沒問題,令人放心。”

張校長說,這裡工作環境舒服、設備齊全且冷氣化,而董家協所提供的配合和支持,亦是教師開心工作的原因。

他最喜歡靠近校門口旁的一塊土地,有樹遮蔭也有涼凳,仿佛是鋼骨水泥中的一塊綠肺,令人心曠神怡。

特色一:校長貼心準備資料

張奕豪校長貼心地為《古城》記者準備了這次訪問所需的資料,具有學校簡史、基本資料、歷屆校長名單及各項特色,成為《古城》走訪華小後第一次收到的“特色禮物”!

細心的張校長,按照每期刊登的訪問格式,親手把公教的相關資料整齊制表輸入電腦,完整地交給記者作為參考,令人感動。

特色二:雨蓋天台為多用途中心

由於校地面積的限制,公教華小的多用途中心設在四樓校舍的雨蓋天台,成為獨樹一格的禮堂。

此中心是全校開週會的場地,也是各項講座及比賽的理想場地,包括激勵講座會、升學輔導講座會、歌唱比賽等。

同時,當適逢雨天時,學生還可選在活動中心上體育課,使天台成為名副其實的“多用途”中心。

特色三:學生愛工藝技能科

男生對工藝技能科特別感興趣,尤其是釘、敲、打、鋸等木工,同時也對修理物件方面的技藝頗有心得。

為此,校方特地製作了一個大木櫥,擺放學生的作品,肯定學生的心血的同時,亦供來賓參觀及鑒賞。

特色四:保留天主教學校特色

由教會創辦的公教華小,如今每逢週會都有禱告及唱聖歌活動,保留天主教學校的特色。

同時,每逢週日(11月29日)開辦主日學班,以便讓天主教學生有機會接受天主教教義的熏陶。

時代演變,如今就讀此校的教徒學生並不如當年的多,而馬來及印裔學生也打破了宗教藩籬,陸續有人就讀此校。

特色五:男校有21間女廁所

雖然公教是一所純男生學校,卻毫不“偏心”

地設立多達12間的女學生廁所,數量與男生廁所不相伯仲,以便為到訪的他校女學生使用,或者應付學校未來的變化和需求。

此外,此校當然不乏為男女教師準備的廁所,而且董事會今年特地耗資將其提昇為現代化廁所,具有坐式和蹲式馬桶,地磚高貴清潔,煞是好看。

特色六:中小學無圍墻間隔

公教小學及中學同設在一個校地內,小學則設在前端,不過兩校並沒有任何圍墻隔離,彼此之間沒有距離。

不僅如此,學校行政室內可說是共用一樓,但“自動”分左右,因此,校長室或辦公室門口都會掛著告示牌,注明是小學或中學,形成特色。

儘管如此,兩校學生仿佛有共識般自動隔離,有秩序地在屬於各自的範圍內活動,十分特別。

特色七:休息時間設閱讀走廊

每逢上課日的休息時段,教師把課外讀物架搬到底樓走廊,讓學生用餐後把握時間閱讀,吸收課外知識。

同時,此校也保存著一個好習慣,即在上課鐘聲響起前,全體學生集合在草場,敲鐘後才排隊走回課室上課;偶爾,也會聆聽教師的匯報。

公教華小資訊

歷史:創於1928年

類型:A型全津

面積:0.75公頃

學生:318人(2010年273人)

教師:23人

董事長:王春新

家協主席:鄭龍金

校長:張奕豪

地址:SJK(C)KATHOLIK,251,JalanGajah Berang,75200Melaka.

電話:06-2822939


公教簡史

公教小學在1928年成立,最初取名為聖方濟學校,由熱心的林裕信捐獻一塊土地供建校用途,第一間課室在羅弄班讓路興建起來。

雅嘉美浪路現有校址是在1952年興建,當時擁有四間課室。

1957年,學校正式易名為公教小學。

1974年,學生人數達到829名,原有課室不夠使用,校方於是採用上下午班制,克服學生擁擠問題。

1999年,董事會決定重建一座5層樓新校舍,包含20間課室、科學室、生活技能室、儲藏室、廁所及食堂。

重建工程在1999年動工,在2001年竣工。

1 comment:

  1. 哇,好料,我想没有几个人愿意做这样的记录

    ReplyDelete